【摘譯】五種會讓你判斷錯誤的心理因素
✘勝者為王✘
我們總是注意成功人士,並模仿他們的做法,卻不去注意做法相同,卻沒有成功的人。我們過譽了成功人士的策略和想法,但多數使用同樣做法的人其實都沒有成功。
舉例來說:
比爾蓋茲和祖克柏都輟學,卻成為了億萬富翁!你不需要上學也能成功。企業家們,別再浪費時間了,展開行動吧。
實際上,比爾蓋茲很有可能不輟學也會成功,他成功並不是因為他輟學。
✘失去的東西總是最美好✘
實驗顯示,若你獲得300元,你會獲得小確幸,
但若你失去300元,你卻會覺得非常不滿。
獲得和失去300元時,反應是相反的沒錯,但開不開心的程度卻不相同。
想避免失去的結果,就是會因為想留住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,而做出不好的決定。
✘知識代表一切✘
遇到事情時,我們的大腦會將最先湧上心頭的想法當成最重要或最優先的。
舉例來說:
著名心理學家、認知科學家史迪芬・平克的研究顯示,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,是史上最和平的時代。殺人、強暴、虐兒事件的數量都降低了。
但若現在是史上最和平的時代,為什麼有這麼多戰爭?為什麼我每天都聽到有強暴案和謀殺案?
因為我們除了生活在史上最和平的時代,也生活在史上報導最多的時代。
災禍的資訊比以往更容易廣泛傳播。
整體來說,危險因子的比例降低了,但出現的危險因子資訊卻更容易接收了,於是我們的大腦便高估了他們發生的機率。
對我們的大腦,(接收到的)知識代表一切。
✘錨定效應✘
有家美式餐廳在菜單上寫著:
「每顆漢堡限加6種起司」
你第一個念頭可能會是:「瘋了,誰會在一顆漢堡上加6種起司?」
接著你可能會想:「我要加哪6種呢?」
一般來說,你只會說要在漢堡上加1種起司,但一旦看到「每顆漢堡限加6種起司」,你就會想要加到6種,同時比平時多付了5種起司的錢。
現在店家都發現,比起不加限制,標上「每人限買12組」後,顧客的購買量會瞬間變成兩倍。
一篇研究叫受試者猜非洲人佔美國人口的多少。
在猜測之前,他們要先轉輪盤,並可能轉到10或65。
轉到65的受試者,他們猜測的平均數字落在45%左右。
轉到10的受試者,平均數字則落在25%左右。
也就是說,剛看到的數字,會影響人們接下來的判斷。
另外,店家常常會在店門口放高價品,這樣你先看到高價品的價格後,就會覺得其他商品很便宜,而提升購買機率。
✘同溫層難破✘
這是上述所有心理因素的源頭。
人們會偏好證實我們信念的資訊,同時忽略或不重視和信念相悖的資訊。
舉例來說:
A覺得氣候變遷很嚴重,他只研究和閱讀「環境保育」、「氣候變遷」和「可再生能源」相關的資訊。於是,A持續相信氣候變遷很嚴重。
B不相信氣候變遷很嚴重,他只研究和「閱讀氣候變遷是個假議題」、「科學家錯在哪?」和「我們是怎麼被愚弄的?」相關的資訊。於是,B繼續相信氣候變遷不嚴重。
提出假說,並以各種方式證實假說錯誤,和我們的本性相悖。反之,提出假說,證明假說正確,並只尋找、相信能證明假說正確的資訊,還比較是我們會做的。
✮那我們該怎麼辦?✮
比起將這五個現象視為錯誤,並想糾正,比較好的解決方式是「明白我們大腦最直接的反應有時是不適當的」。
其實日常生活中,這幾個思考方式還是很有用的。
所以,就讓我們帶著警覺心,分辨大腦提供的方式,在各種情況下到底適不適用吧!
留言
張貼留言
歡迎留下任何隻字片語♥︎